王梦恕(1938-2018),河南省温县人,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考入唐山铁道学院(现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桥隧系。曾任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博导、教授。
长期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理论研究、科学试验、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指导设计、施工等,对促进中国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开拓了铁路隧道复合衬砌新型结构领域的理论研究,摸清了结构受力特点、机理,确定了施工要点及工艺;主持并参加大瑶山隧道深孔光面爆破、喷锚支护、监控量测、反馈信息指导施工、周边钻孔预注浆等关键技术成果的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实现了大断面、大型机械化快速施工,改变了我国近百年的隧道设计施工方法,使长大隧道修建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主持双线铁路隧道不稳定地层信息化施工,首次系统地创新了超前支护体系和稳定工作面的理论分析和应用,创造了新型网构钢拱架和锁脚锚管支护型式并广泛应用于软弱地下工程;主持创造了“浅埋暗挖法”修建城市地铁和车站的施工配套技术,为城市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主持国内多条海底、江河水下隧道的设计、施工研究,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二等奖;詹天佑成就奖、大奖,国家人事部一等功。
求实故事:
“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切记!物我两忘,荣辱不惊!”
王梦恕手迹
王梦恕手迹
被称为“高铁院士”的王梦恕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理论研究、科学试验、技术开发以及指导设计、施工等方面,对中国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他一生求真务实,不因利益迎合任何他人,有着正直不阿的操守与知识分子的良知。
1965年,刚毕业的王梦恕满怀理想与豪情,进入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参与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工程。在复核设计图纸时,王梦恕发现设计结构断面净空太小,而且没有考虑到施工和贯通误差。初出茅庐,王梦恕也没有十足把握,为慎重起见,他背上经纬仪到施工现场实测。验算证明,问题确实存在。尽管引起了争议,但决策领导最终还是认可了他的看法,决定将3万张图纸全部返工设计。王梦恕的坚持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最初设计方案中,建筑上方有一可滑行顶盖。但王梦恕从工程力学角度核算后,发现1.8万吨的钢材在90米宽的平面滑动,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他赶紧联系了另外三位院士,联名上书国务院,并在全国两会上一再争取修改方案。最终,北京奥组委决定取消可开启屋盖、扩大屋顶开孔。王梦恕的建议不仅让鸟巢更加安全,还节省了22.3%的钢材,彰显了“节俭办奥运”的理念。
历经近五十年风雨,中国的铁路技术在王院士的带领下突飞猛进,他的求实精神也始终如一,矢志不渝。
参考文献:
[1] 张宝生主编,《春华秋实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杰出校友风采录》第1卷,成都: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