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肇钧

发布者:张艺凡日期:2022-10-03 05:50  点击数:

卢肇钧(1917.11-2007.12),男,福建福州人。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专家,铁路路基土工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l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4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科学硕士学位,1948至1950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土力学博士研究生并在土力学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员,朝鲜战争时辞职回国。1950-1952年唐山交通大学(现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教师兼任铁道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后一直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工作,他在铁道科学研究院建立了中国铁路第一个土工研究室。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卢肇钧长期从事土的基本性质及特殊土地区筑路技术的研究。在他的主持研究下从西北地区盐渍土、东南沿海软粘土到中南和西南各省膨胀土都制定出了相关的设计原则。50年代主持研究盐渍土和软土工程性质和筑路技术,提出了硫酸盐渍土的松膨性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在中国最早成功地采用排水砂井处理软土路基。制定了软土的试验和设计标准。在主持新型支档结构项目时,提出了一种锚定板档土结构形式及其相应的计算理论,该形式在国内许多部门和日本被采用。在膨胀土和裂土的基本性质研究方面,首先获得了膨胀土强度变化的规律,并发现非饱和土的吸附强度与其膨胀压力的相互关系。他长期领导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对推动土力学学科和岩土工程专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中国铁路路基土工技术的开拓者。

1948年夏,卢肇钧在哈佛大学留影

1986年,卢肇钧向清华大学研究生讲授三轴试验技术


爱国故事:

“党已经领导全国人民从斗争中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现在继续领导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我认为自己应当在这些伟大崇高的工作中贡献出一切力量。”

——卢肇钧

卢肇钧在实验室做三轴试验

1986年,卢肇钧(左一)在进行采样工作

1947年卢肇钧考取公费留学生赴美留学。19471950年期间,卢肇钧在美国哈佛大学工程研究院取得科学硕士学位后,又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土力学研究室从事土力学研究工作当时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土力学研究曾被世界一致公认为近代土力学最高权威的学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卢肇钧开始与一些旅居美国的中共党员密切交往起来,以了解国内时局。很快,他与一些学生成立了“中国问题座谈会”,以学生团体的形式传播中国的消息。他还作为中国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波士顿地区的联络人,积极宣传、动员留美学生返回祖国参加建设贡献力量。1950年秋因朝鲜战争爆发,卢肇钧提出辞职并准备返回祖国,泰勒教授再三挽留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工作,但怀有浓厚爱国感情的卢肇钧,婉言辞谢了教授的盛情,毅然返回北京

回国后,受唐振绪院长的聘请到国立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现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任教。同年,唐振绪在唐院内创办铁道科研所并兼任所长,卢肇钧兼任研究所研究员。此后,铁科所迁往北京改称铁道科学研究院,卢肇钧随之前往。他一直从事我国新建铁路沿线各种土的力学性质和特殊土地区筑路技术的研究,是我国铁路路基土工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几十年来,他不停地奔忙在中国铁路新线建设的土地上,为解决和研究铁路建设中的路基土工技术问题而努力。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他建立了中国铁路的第一个土工试验研究室,以此为基地组织培训了一支精干的试验研究队伍。致力于膨胀土的强度及其稳定性研究;首创锚定板挡土结构,并编写《旱桥锚定板桥台设计原则》、《锚定板挡土墙设计原则》;裂土基本特性及在路基中的应用;提出排水砂井处理饱和软粘土地基,查明盐渍土的工程性质,并制定了试验标准和设计原则,已纳入铁路设计规范。卢肇钧院士一生忠心报国,为新中国克服铁路建设中遇到的路基土工程难题立下汗马功劳,在推动土力学学科和岩土工程专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旅美归侨中科院院士卢肇钧:拳拳游子爱国心,中国新闻网,2001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