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习明教授参加四川省社会学会2011年年会暨社会工作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

发布者:mks日期:2011-11-07 00:00  点击数:

报告时间:2011-11-7

报告地点:马克思学院

报告人:

         2011年11月5日,一年一度的四川省社会学会年会在西南民族大学老校区行政楼三楼隆重召开,来自四川大学、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2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且针对于新的社会发展状况下社会学应该如何定位、社会学的作用、需要改进的方面以及作为一名社会学者应该持有的基本价值理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交流和学习。

         本次研讨会主要分为上午与下午两个场次,上午部分主要由开幕式与大会发言两部分组成。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陈昌文教授、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社会学系主任袁阳教授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郭虹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韦克难教授分别针对于现今社会学研究选题创新的原因、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操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期望,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并且给予了很多启迪。大会发言部分主要由西南石油大学副院长谭祖雪教授、四川大学系主任何明洁博士作为陈述人。

         谭祖雪教授针对于现今迅速发展的社会状况提出了“需求成本的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探讨与实践”这样一个话题,应该说是有相当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的。在社会学领域中,这个命题使得社会学者不得不重新考虑的现在发生的或者已经在研究的社会问题,因为以往很多的问题研究角度往往偏向于社会问题发生后问题的解决而忽略了事前对社会问题的估计,即重视事后弥补,不重视事前预估,这也就意味着忽略了社会学科预测性的核心功能,由此引发的不断的补救性措施就无法将“需求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这使得我们的社会学走了很多的弯路。

         四川大学系主任何明洁博士运用了实例法、实验法、演绎法、文献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及纵向的历史方向对社会中一个重要个体“劳工”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其理论提纲主要分为:1.工人阶级的形成。首先,她从汤普森的阶级形成的文化转向与卡森尼尔森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角度提炼出阶级形成的基础即资本的原始积累。然后结合现今中国炙手可热的“农民工”与“国企职工下岗”等国情提出转型期工人阶级理论。利用对比和演绎的方式巧妙的将二者结合起来,让听众很容易分辨出其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在这其中,何明洁老师提出了一个社会学上很有价值的概念比较:劳动社会学与劳动关系学,她认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内在的价值。2.劳工研究的理论。在这一部分中,何明洁老师认为生产不仅仅是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现象,工厂政体也是其重点讲解内容,她认为,在工厂政体中,可以很有效的沟通工厂内部机制和外部结构性力量。对此,她提出了构建大众联合阶级的解决方法。3.早期工人研究。这一部分更多的是介绍了关于早期工人理论的重要著作。比如:陈达《中国劳工问题》、陶孟和《北平生活费之分析》、全汉升《中国行会制度史》。4.社会主义与工人。主要从利益问题、分配问题、再生产问题这三个与劳工紧密相关的重要角度来论述了社会主义下劳工问题的特殊性。5.改革时期的农民工阶级。现今中国处于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特殊的农民工异化与从属问题日益严重,农民工生产与再生产的分裂虽然使其不能成为完整的工人阶级,但是小农经济再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究竟应如何前行,何明洁老师认为最终的选择应该是走集体化道路。

         上午的研讨会就在两位老师新颖、务实的理论中接近尾声,她们的理论对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增添了不少新思路,也给与会的专家学者、老师及学生以深刻的启迪。

         下午的研讨会于两点正式开始,此环节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即社会学学术论坛小组和社工专业学术论坛小组。

         首先是我们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的王习明教授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演讲,王教授在新农村理论与建设方面有很强的积淀与造诣,其演讲引得了在场的众多专家学者的共鸣,其演讲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他认为要讨论这个话题,就必须先了解新型农村社区相对于传统的农村社区而言有何特征,其区别之处在哪里,然后再讨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中到底有什么问题以及发现了问题之后,我们如何才能进一步探索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的能力建设。

         王教授精彩和专业的演讲,为下午的研讨会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之后,是成都理工大学的肖云忠教授关于成都理工大学社会学现状与规划的阐述。肖主任对成都理工大学社会学本科专业建设现状与发展规划做了十分详细的讲解,该校社会学专业是四川省第一个社会学类本科专业,2009年社会学专业被评定为校级特色专业,目前形成以公共关系为特色,逐渐向社会调查、社会工作拓展的学科专业教学体系。该校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人口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农村社会学、西部宗教、科技与社会。同时,该校的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主要就职于四川乃至全国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或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者新闻媒体、企业、服务业等领域三个方面,并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对成都理工大的社会学专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与规划,从各方面来看,社会学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在以后的专业发展中,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等。

         接下来的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主任戴曦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社会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的介绍《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说到要一方面以项目为依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开放教师科研项目、科研资源支持本科教学、科研项目服务于社会。近三年来教师共面向学生开放二十三个课题,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能力较大提高。另一方面要以实践教学为依托,教学、实践、社会服务一体化,专业有满足培养需求的实习基地:第一类型:社区服务机构。第二类型:社会福利机构、管教机构及社团协会。第三类型:非政府组织。而在学校现行的社工实践活动中,采取了严格400小时专业实习,对实习机构进行筛选,带项目入实习单位,推行“督导制”,“成长小组”“师长同行”——课程实习改革等等各项措施,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和锻炼自己的能力。最后,戴主任说了一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社会工作的困难,经费不够,学校的政策支持不够,师资队伍不够等等。

         紧接着是西南民族大学社工实验室主任廖正涛关于西南民族大学的社工工作实践教学的相关介绍。廖主任针对戴曦副教授所介绍的成都信息工程学校的社工实践工作对西南民大的社工工作进行了比较。廖主任认为实验室的意义远不及实践基地,而且建造的费用高,使用价值小。溶蚀,他对现在成都高校的社会工作提出了四个反思或者叫四个问题,首先,各大高校实践的内容都趋同化,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其次,各大高校学生的实践机构也趋同化,经常性的都是几个学院在同一个地方实习;最后,实践对于理论教学与督导的要求越来越高。

         下午的社工专业学术论坛伴随着与会的学者之间投入的交流作为结束。期间,大家针对社会工作的实践与教学,将四川各大高校放进来比较,对社工实践与教学的难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比如,社工时间与教学资源的巨大需求,对社会资源的需求。资金的短缺,让很多工作难以进行,比如西南民大去地震灾区,几个同学加老师来回的路费就要一千多。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在师资的要求上,相对于课堂教学也要高得多,课堂教学老师备好课,上课讲讲就可以了,而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书本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而对于老师的时间也要求的相对多的多,这不能像课堂教学那样可以大班教学,只能一个老师带几个学生,在对老师的精力和时间上要求就要高很多。而同学们在去各个地方进行实践活动,需要学校的证明,否则当地会选择不接受,等等问题,这都是在实践中会面临的,不容易解决的。这也是值得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会议室举行的社会学学术论坛也进行了关于社会学方向以及社会学者的素质的讨论。其讨论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取向问题、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创新、《民族学刊》建设与发展。

 

         一: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取向问题

         会议中,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的江昀教授就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取向问题做了报告发言,报告就社会学研究走向、芝加哥学派的其实、我国社会学学术研究的价值做了阐述。江昀教授在现场提出了中国社会现在面临的五大风险,即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技术风险与自然风险,引发了全场思考和热议。

         二: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创新

         来自成都社科院的王建研究员就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做了报告发言,结合了成都市的建设发展实例,王建研究员以八十年代经济建设为参照系,举例说明了方兴未艾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的重要性,以及这一理念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意义。

         三:《民族学刊》建设与发展

         最后,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刊》的副主编王珏老师就《民族学刊》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做了报告发言,发言中,王珏老师系统阐述了近年来民族学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概况,并就《民族学刊》的创办初衷及刊物特色做了简要论述。

         在以上三位老师对其议题做出阐述之后,郭虹研究员宣布论坛进入自由发言和提问时间,在几位来自不同单位和学校的青年教师的提问带动下,会议气氛转向热烈。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论坛讨论的最后,以基层社会工作为切入点,会议就学术研究如何指导实践做出了探讨。围绕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些小议题,与会的老师和同学做了出讨论。

         截止下午四点半左右,陈文昌等教授对此次大会提出的一系列主要观点及其创意进行总结陈词,为时一天的2011年社会学年会圆满结束。

                                        

报告地点 马克思学院 报告人